揭開神秘面紗:關於穿山甲你不知道的 10 個冷知識
牠們其實不是豬,也不是狐狸! 你是不是也跟許多人一樣,第一次聽到「穿山甲」這個名字時,腦中浮現的是一種長得像豬,又有點像狐狸的動物?別擔心,這可是超級普遍的誤解!事實上,穿山甲是屬於「鱗甲目」(Pholidota)的獨行俠,這個目底下只有穿山甲科,也就是說,牠們是獨一無二的,沒有近親。牠們的鱗片是牠們最顯著的特徵,但可別以為那是恐龍或爬蟲類的鱗片喔!這些鱗片其實是由角蛋白組成的,跟我們的指甲、頭髮是同一種東西,是不是很酷? 牠們的名字裡藏著大秘密 「穿山甲」這個名字,光聽就知道牠們很會鑽洞吧?沒錯,牠們的台語發音「chuh-sann-kah」更是傳神,意思是「鑽山甲」。牠們那強而有力的前肢和彎曲的爪子,就是為了挖洞、尋找白蟻和螞蟻而生的。牠們不只會挖洞,還能挖得很漂亮,有些洞穴甚至大到可以讓人躲進去呢!不過,牠們其實是「夜行性」動物,白天大多躲在自己挖的洞穴裡呼呼大睡,到了晚上才出來活動、覓食。 舌頭比牠們的身體還長? 這是真的!穿山甲的舌頭非常長,而且是牠們賴以生存的重要工具。牠們沒有牙齒,所以無法咀嚼食物。當牠們找到蟻窩或白蟻窩時,就會伸出牠那又長又黏的舌頭,像黏蒼蠅一樣把螞蟻和白蟻捲起來吃下肚。牠們的舌頭甚至可以伸出牠們的身體那麼長,而且還可以前後伸縮,真的就像是哆啦A夢的法寶一樣神奇!為了方便把舌頭收納,牠們的舌頭還藏在一個特別的「舌鞘」裡,平常是收在胸腔的深處。 遇到危險,牠們會…變球? 如果說到穿山甲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防禦機制,那絕對是牠們「捲成一顆球」的絕技了!當感覺到有危險靠近時,穿山甲會迅速地將身體捲起來,用堅硬的鱗片將柔軟的腹部緊緊包裹住,形成一個幾乎密不透風的球體。這時候,再兇猛的掠食者也很難對牠們造成傷害,除非牠們遇到像是獵犬這種能夠把牠們的鱗片縫隙鑽開的對手。這個絕技是不是讓你聯想到某種從天而降的神秘生物?(提示:某動漫角色?) 牠們是隱形的美食家 穿山甲是十足的「昆蟲控」,牠們的菜單上幾乎都是螞蟻和白蟻。牠們對白蟻的偏好尤其高,據說一隻成年的穿山甲一晚可以吃掉數十萬隻白蟻!牠們的嗅覺非常靈敏,可以輕易地找到藏匿在地底下的蟻窩。有趣的是,牠們吃下這些昆蟲時,也會順便吞下泥土和石頭,這些小東西會在牠們的胃裡幫助磨碎食物,因為牠們沒有牙齒嘛!這也讓牠們在生態系中扮演著重要的「除蟲專家」角色。 牠們的鱗片,是無價之寶? 可惜的是,正是因為牠們的鱗片,讓穿山甲成為了世界上交易最活躍的哺乳動物之一,也因此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。在一些地區,牠們的鱗片被認為具有藥用價值,雖然科學研究並未證實這一點,但傳統觀念的影響依然深遠。此外,牠們的肉質也被視為美味佳餚,這更是加速了牠們的滅絕速度。許多穿山甲被非法盜獵,走私到世界各地,讓牠們的族群數量急遽下降。 牠們會發出奇怪的聲音 你聽過穿山甲發聲嗎?牠們其實並不像其他動物那樣經常發出叫聲。牠們通常是比較安靜的動物,但牠們也會發出一些像是「嘖嘖」聲、哼哼聲,或是受到驚嚇時發出的尖銳叫聲。這些聲音通常很小,而且在牠們鑽進洞穴後就聽不到了。有些研究者認為,牠們的發聲方式與牠們嗅覺系統的配合,是牠們之間溝通的重要方式。 牠們其實很愛乾淨 別看牠們整天在土裡打滾、挖洞,穿山甲其實是非常愛乾淨的動物!牠們每天都會花很多時間來清潔自己的身體,尤其是牠們的鱗片。牠們會利用舌頭、爪子,甚至用牠們的排泄物來清潔和潤滑牠們的鱗片,保持鱗片的健康和光澤。這也讓牠們能夠更有效地利用鱗片來保護自己。 牠們是孤獨的旅人 穿山甲大多是獨居動物,牠們各自擁有自己的地盤,並且很少與同類接觸,除非是到了繁殖季節。牠們會透過留下氣味標記來劃分自己的地盤,例如在樹幹或石頭上留下尿液和肛門腺分泌物。這種孤獨的生活方式,也讓牠們在面對棲地破壞和獵捕壓力時,更加難以適應和生存。 牠們是台灣的珍寶,更是世界的危機 在台灣,穿山甲是我們重要的保育動物,牠們的存在代表著健康的生態環境。然而,即使在台灣,穿山甲的數量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。棲地減少、路殺、還有過去的濫捕,都讓牠們的生存蒙上陰影。全球範圍內,所有八種穿山甲都面臨不同程度的生存威脅,其中有幾種甚至瀕臨滅絕。保護穿山甲,不只是為了守護一個物種,更是為了維護整個地球的生物多樣性。從了解牠們開始,讓我們一起為這些披著鱗甲的可愛生物,努力保育牠們的未來。 希望這篇關於穿山甲的冷知識,能讓你對這種神秘又獨特的生物有更深入的了解!下次在野外看到牠們的蹤跡(雖然機率很小),或是看到相關的保育資訊時,就能更appreciate 牠們的獨一無二了!